close

  中新網南京12月25日電 題:該抵制的是聖誕節中的那些無意識
  作者錢兆成
  “別的學校學生都出去過平安夜,我們為啥要待在學校看宣傳片?”西北大學現代學院有學生髮微博稱,學校在平安夜組織全體學生觀看中華傳統文化宣傳片,並且在校園內掛出了“抵禦西方文化擴張”、“堅決維護中華民族傳統文化”等宣傳標語。該校認證微博稱“應發揚祖國傳統節日”。但有學生認為,是否過西方節日,學生應有自主選擇權。
  看到高校禁止學生出去過平安夜,集中學生看宣傳片等做法,筆者不禁愕然,這哪裡是大學應該有的姿態?不過,正所謂凡是存在的都有其合理成分,聖誕節作為一種文化現象,的確有值得研究和剖析的地方。細細分析起來,無論是推崇還是抵制都透露出濃濃的無意識味道。
  一是年輕人熱衷於過平安夜,卻並不一定瞭解西方宗教,更不瞭解聖誕節的西方文化內涵。而很多廠家和商家為了謀取商機和賺取利潤,利用和鼓噪了“聖誕節”,形成了“節日經濟”,進而無意和無形中誘導了國人過“聖誕節”。很多年輕人實際上在進行著無意識的活動。
  年輕人以為自己是在獨立自由地消費,但實際上卻是被幕布後一隻手巧妙地操縱。原來人應該具有的獨立的真正消費活動就變異為一種無意識的行為。年輕人過聖誕很大程度上是為了不使自己孤立,為了成為時尚一族,年輕人不明就里地成了推動洋節盛行的生力軍。從這個意義上看,與其說他們是在消費“聖誕節”,不如說是消費一種意義,一種符號。這也使得一些畸形的消費現象層出不窮。
  二是,掛怪條幅,喊喊口號並不代表傳統文化能振興。相反,我們應該反思,為什麼傳統節日味道不再那麼濃厚呢?筆者以為,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家族式和內聯式的,各節日無不以家族、家庭內部活動為中心。節日里,年輕人必須禮拜老人,全家要吃團圓飯。
  西方則是互動性和狂歡性的,崇尚個性張揚。聖誕節、感恩節、情人節、萬聖節莫不如此,這與中國節的封閉性、家族性恰好相反。
  應該說大部分年輕人並不是基督教教徒,也並不瞭解這些節日的真正內涵,但西方節日的特點及活動形式對年輕的,追求自由與時尚的消費者有一種無法拒接的吸引力。
  世間最怕認真二字,也最怕非此即彼的偏頗判斷。年輕人為什麼熱衷過洋節日,這值得剖析。而“堅決維護中華民族傳統文化”也不等於禁止過洋節日。其實一味的抵制和一味地推崇都是無意識的體現,而這種無意識的思維方式才是不恰當的。
  歷史上,中國曾是一個強大國家,只是近現代落後了。落後的很大原因就是坐井觀天、盲目自大。相反,我們為之驕傲的漢唐盛世對外來文化採取有意吸收的態度。可見,中國的文化既不是經不起交流的文化,也不是固步自封的文化。
  所以,要復興中國傳統節日,不應該片面抵制聖誕節,而應該讓國人“活得明白”。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了,擁有法律賦予的各項權利,他們有自由選擇是否過洋節的權利,學校則無權干涉。高校肩負傳承人類文明的職責,更應該對各種文化兼收並蓄,而不應該採取抵制的態度,否則空喊一些口號只是無意識的行為,也對無益振興傳統文化。  (原標題:該抵制的是聖誕節中的那些無意識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s87wsaql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