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羅振宇
  出版社:長江文藝出版社
  副標題:有種、有趣、有料
  出版年:2013-10
  2013年的媒體行業,如果評選一個熱詞,我想“轉型”會入選。
  這一年,媒體這個行業充斥著前所未有的喧囂,也發酵著前所未有的焦慮。“傳統媒體已死”的論調烽煙四起,連“門戶”這種以往被冠之以“新”的模式也開始式微,滑入了“舊”的序列。傳統媒體界,有危機意識的都在思考和探索如何“轉型”的命題與實踐。
  自媒體羅輯思維就在媒體大肆討論“變革”的語境中誕生。這個時間點,天時地利人和都聚齊了,思考也成熟了,所以羅輯思維一露臉,就是穩健而有體系的。彼時,“自媒體”的概念,還沒被爆炒到今天這樣火熱的地步。這也是不依附組織、“U盤化生存”者的先天優勢。“羅胖”(本名羅振宇,羅輯思維的創立者)曾把“U盤化生存”這一群體的特點總結為16個字:“自帶信息,不裝系統,隨時插拔,自由協作。”
  “羅胖”的自媒體運營思維
  羅輯思維有它自己的“小周天”“小循環”。微博、微信、優酷視頻,這些平臺被有機地整合到了一起,充滿了產品思維。微博用於給微信公眾號導入流量和經營粉絲社群;微信公眾號則用來沉澱用戶,建構社群的價值觀;每周一期的視頻,則讓“羅胖”擁有了自己的演播室,在這裡他可以進行最直觀的品牌打造和展示。線下的飯局,讓“羅胖”不僅僅是個傳說,還加強了“傳說”的傳播效果,增強了社群成員“終於找到了組織”的“產品體驗”。而如今出版的第一輯《羅輯思維》,又打通了紙質出版領域,品牌和影響力再次得到沉澱。
  微博不是強社交的產品,它更容易產生異化的分裂人格。但它容易把人聚起來。微信公眾號推送的語音,則相對更容易建構一個有血有肉的形象——“音容笑貌”,聽到聲音,就會不自覺地對形象進行填空,“羅胖”的聲音還算中聽,多少透著點實誠和靠譜。然後是視頻,一個活生生的“羅胖”坐在鏡頭前,口若懸河地給你“掉書袋”,更鞏固了你對他形象的期待和預判。於是,一個具有個人品牌屬性的“自媒體”就誕生了。
  當媒體進入了“自媒體”的階段,就不再是售賣有格調定製的馬甲,而是讓有血有肉有態度有立場的人得以彰顯,媒體再次回歸了人的屬性。
  所有的內容生產,都企圖以“眾包”的形式完成
  說了這麼多羅輯思維的產品思維,回到《羅輯思維》這本書本身。內容本身沒什麼可說的,因為文本的視頻在優酷專輯中都能點擊觀看。手頭沒有書的讀者,可以暫時去找視頻來品咂。我在這裡單表這本書的格調。
  所有的內容生產,都企圖以“眾包”的形式完成,這個“知識庫”的一磚一瓦,都是社群成員智力的結晶。“知識庫”越大,社群成員參與的程度越高。羅輯思維找到了一群具有相近的價值觀的人,他們聚在一起,不僅獲得了知識的增長、思維的樂趣,還獲得了精神的共鳴。尤其在精神四分五裂的時代語境下,誰說我們不需要群體認同和價值認同呢?
  互聯網在經歷了微博的喧囂以後,“接地氣”這樣的觀點似乎就主導了編輯的思維,以至於被褊狹地理解為“去精英化”,似乎“高大上”的內容就是違背人性。拿用戶當“小白”,是中國互聯網的第一宗罪。現在回頭來看《羅輯思維》這本書的內容,其中不乏“向死而生”“大國的武器”“治不好的地域歧視”、“殺死上帝的達爾文”這些“不接地氣”的選題,你再回頭去看看優酷視頻的點擊量,每一集都有平均100萬左右的點擊量。
  這說明什麼?受眾不等於庸眾。很大程度上,有什麼樣的內容,就有什麼樣的受眾。但是到這裡並沒有結束,如果到這裡就下結論的話,顯然對“羅胖”不公平。郭德綱也講網上廣為流傳的段子,為啥就能製造出別樣的“笑果”?——人才是升華內容的利器。“羅胖”懂自己的屬性,他能說,也說得不賴,於是就有了“花生與豆腐干同嚼有火腿味”的妙境。
  好的內容加上好的講者,再加上講者與受眾間彼此尋找的力量,碰撞出一個有價值觀的社群。在洞悉各種互聯網產品的屬性之後,就能集成最優化的矩陣。這些能否給那些還處於焦慮中思索媒體轉型的人們以啟發?
  □書評人:天一生  (原標題:學會U盤化的生存方式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s87wsaql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